聽見自然:孟德爾頌《芬加爾巖洞序曲》


 

在英國蘇格蘭西北邊的海上,有一縱列的群島名為赫布里群島(Hebrides),群島中有一個名為斯塔法(Staffa)的無人島;「芬加爾巖洞」(Fingal's Cave) 就是位在這座無人島南端的一個海蝕洞,以能產生如交響樂般的自然聲響而聞名,現在被列為英國國家自然保護區。

芬加爾巖洞,是以當地古老傳說中統治赫布里群島的國王 - 芬加爾Fingal 來命名,據說這是來自居爾特語「勇者之王」的意思。

這個巖洞,高21.94公尺,深73.15公尺,完全由玄武岩柱構成,石柱大多呈六邊形互相緊挨在一起,看起來很像管風琴的管子。

1772年,英國探險家兼博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 爵士(Sir Joseph Banks),在斯塔法島探險時首先發現了芬加爾巖洞。後來許多小說家、詩人、畫家、音樂家都紛紛造訪這個奇妙的「音樂旋律洞穴」,也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留下許多不朽的詩作、小說、繪畫與音樂。

例如:蘇格蘭歷史小說家和詩人沃爾特.斯科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 慕名參觀了芬加爾巖洞,聆聽了受潮汐起伏影響的深色玄武岩柱,以及海水發出的美妙聲響,他讚嘆這是「一個自然裝飾的大教堂,在那裡人們能聽到天堂中的美妙樂曲」。

英國畫家泰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也以畫作《Staffa, Fingal’s Cave(斯塔法,芬加爾巖洞) 記錄他1832年的探索之旅。

此外詩人濟慈(John Keats)在他的詩《Staffa(斯塔法) 中形容這個巖洞是「海上的教堂」。

然而,讓芬加爾巖洞常駐在世人心裡,則是德國的作曲家 菲利克斯.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的交響詩《芬加爾巖洞序曲》。

1829年,孟德爾頌造訪了芬加爾洞穴,因為海浪衝擊洞穴所產生的美妙回聲,讓他十分興奮,並且觸動他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美妙的旋律,回去之後就立馬動筆創作並於1830年完成這經典的樂曲。

5/02() 下午2:00,音樂藝術博士林伶美教授,將以「芬加爾巖洞」為主軸,帶大家先從地理、歷史面向,認識這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然後再從文學與繪畫角度,感受畫家與詩人的悸動。

最後,更將仔細導聆孟德爾頌的作品,除了探索作曲家如何用聲音構築「大海的波濤、海浪的沖刷、巖洞的迴響」外,還將進一步領略更深層的、只有音樂才能訴說的意境... 

➠➠ 我要立即線上報名

 


講師林伶美 / 音樂學者、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

時間】5/02(二) 14:00-16:00

地點新月藝文沙龍(台北市天津街25號)

費用NT$500,或收取〈新月藝術鑑賞券〉1張。

洽詢(02)2571-3740   

注意事項】一但完成繳費即表示報名程序已完成,若臨時無法出席,請恕我們無法辦理退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