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融墨變:20世紀東方繪畫的華麗轉身!


重視傳承的水墨,如何迎接現代化的挑戰與衝擊?!

「藝術追求創新」,在不同的社會變遷下,藝術家致力尋求突破。向來被認為重視門派和傳統的水墨,又如何回應時代的要求和迎接全新的衝擊?

二十世紀的每一場美術變革幾乎都與水墨有關,往往形成了「新與舊」、「跨文化」、「東西文化」的對立和競逐。徐悲鴻將西方的素描、解剖學引入水墨中,革新整個美術教育及國畫;潘天壽引入幾何化的怪奇佈局和造型,但堅持傳統運筆;林風眠用野獸派方式畫墨彩;嶺南派習東洋繪畫的氣氛和素描寫生,為的是「以西潤中」等,都期盼以美育回應文化的革新。

到了上個世紀中期,水墨甚至追求與西方抽象表現主義、觀念藝術和裝置藝術結合,引發各界更多的討論和反思。你又如何待看這些藝術家的努力呢?

新月很榮幸邀請到研究現代水墨與中西藝術的香港教育大學老師劉瑩博士,帶大家認識20世紀的水墨如何追求創新、如何走出新的風格?!

2025年7/18、8/15、9/5、10/31,(五)下午2-4點,歡迎大家跟著劉瑩老師一起探尋水墨畫的發展與演進!

 

➠➠ 我要立即線上報名

日期

講  題

7/18 

()14:00

取道歐洲:徐悲鴻、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潘玉良

20世紀初,在西方藝術思潮的衝擊下,近代中國藝術革新運動中培育了一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滿懷期望借助學習外國的現代思想,以文藝推動引領群眾和文化,步向「科學」與「自由」,響應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培養高尚的情操,並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這批留法的藝術家,包括第一代徐悲鴻、常玉、潘玉良、林風眠等,以及第二代的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等。本堂課將透過欣賞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來探討他們對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影響。

8/15 

()14:00

堅守傳統: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齊白石、張大千

留洋歸來的藝術家普遍承襲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寫實的繪畫傳統,滿腔熱誠地把所學傳遞給國內的美術學生,但往往忽略了西方美術體系與傳統中國繪畫體系之間的差異,引發了重視傳統筆墨審美的藝術家的批評和反思。 

這堂課希望透過欣賞清末以來堅守傳統水墨筆法的藝術家作品,了解他們與當時歐洲回來的藝術家,在思想和藝術實踐上的異同,透過比對將會更清楚中、西審美的差異與藝術家創新精神的類同!

9/05 

()14:00

學習日本:嶺南畫派,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 

嶺南畫派,是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以創新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為畫派的整體創作精神。揉合日本繪畫,創作出既有中國筆墨,又有明亮色彩和淋漓暈染的風格,影響深遠。其中的嶺南三傑: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及他們的學生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歐豪年等,影響遍及整個華人水墨圈!

10/31 

()14:00

爭議事件及往後的藝術影響 

上世紀初為了改革傳統繪畫,除了借道法國和日本外,還包括蘇聯列賓美院。他們的作品又有什麼不同?而藝術家們吸收到不同的外國養分後,又如何轉化和融合成真正有助推動本土的藝術發展?由於中、西審美的差異,藝術家們必須學習協商,然而又是否那麼容易呢?本堂課將運用案例探討,帶大家思考水墨的可能發展。

  


講師劉瑩老師香港教育大學客席講師、中央美術學院博士

地點新月藝文沙龍(台北市中山區天津街25號)

費用】每場每人NT$500,或收取<新月藝術鑑賞券1張>

洽詢(02)2571-3740

注意事項完成繳費,即表示報名程序已完成,請恕我們無法辦理退費